二、聚力加速动能转换,推动高质量发展
强化产业组织理念,实施产业赋能行动,坚持创新绿色、动能转换优存量,着眼未来、高端引领扩增量,下大力气培育增强新动能。
一是推动制造业迈向中高端。按照“五个优化”的方向,深入实施工业技改三年攻坚计划,重点抓好年度投资73亿元的134个技改项目,加快纺织、机械、建材、化工等传统产业智能化、信息化、绿色化改造,建设智能车间、智慧工厂20家,实现400家企业上云。按照“提高度、拉长度、增厚度”的产业培育要求,重点在延展氯化亚砜、VC、氧氯化锆等特色产业链条上下大功夫,把单项冠军优势、原材料生产制造优势,尽快提高、拉长、增厚为终端产品优势、高端价值链优势。大力实施“四新”产业攀登计划,突出抓好总投资200亿元的33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,重点培育汽车制造、生物医药、激光设备三大优势产业集群,积极推动新装备、新材料、新医药、新能源四大新兴产业尽快“挑起大梁”。启动实施未来产业培育计划,积极抢抓大数据、云计算、人工智能、物联网等技术应用机遇,加快建设淄博移动数据中心,有选择地发展第三代半导体材料、工业机器人等前沿项目,为在未来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提前布局。
二是促进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。抓好总投资76亿元的16个服务业重点项目。大力发展文旅产业,积极引进投资和运营实力雄厚的文旅集团,加快中华传统民俗文创园、聊斋文化旅游综合开发、咏归川高端民宿等重点项目建设,提升潭溪山、齐山、牛记庵、1954陶瓷文创园等景区运营水平。制定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意见,支持和规范发展民宿旅游。组织实施景区连接线路域整治提升工程,下决心优化全域旅游大环境。大力发展现代物流,做大做强齐鲁云商等“互联网+”平台,加快海尔新星物流公路港二期建设,增强淄川区域性物流中心功能。完善配套扶持政策,大力发展夜间经济、健康休闲、养老家政等生活性服务业。
三是培育优质企业群体和重点园区。制定出台“企业崛起行动方案”和分年度计划,大力培育“旗舰”企业、“雏鹰”企业,把最宝贵最稀缺资源配置给最有能力做大做强做优的企业,集中力量培育3家左右销售收入过百亿的企业、7家左右过50亿的企业、20家左右瞪羚企业、单项冠军、隐形冠军、独角兽企业。大力发展园区经济,坚持优质企业引领、招商引资并举,以大规模标准厂房建设为切入点,高效能推进生物医药产业园、齐鲁激光共享产业园、七星绿色智造产业园、汽车产业园等专业园区建设,尽快形成规模。
三、聚力激发转型活力,增创发展新优势
实施改革开放赋能、科教创新赋能行动,着力破解转型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,更加有效地释放潜力、增添动力、激发活力。
一是更大力度“促改革”。高水平做好“十四五”规划编制工作。抓住用好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重大机遇,积极推进城中村改造、城乡产业协同发展等领域改革试验。扎实推进事业单位改革。抓好开发区体制机制创新改革,积极争创国家级经济开发区。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,拓宽与社会资本合作渠道,放大政府产业基金“酵母”功能。推行“亩均论英雄”改革,优化资源要素配置,倒逼低端低效产能转移腾退。
二是精准高效“抓招引”。走好以企招商、委托招商、基金招商的路子,瞄准国内外500强、行业领军企业和高成长性企业开展精准招引,着力引进强链、补链、延链项目,引进核心型、平台型企业,力争年内引进到位外来投资170亿元,过亿元产业项目80个。建立招商专员制度,全程服务重点招商项目落地建设。组织第13届“百名专家淄川行”,深化产学研合作,年内新增市级以上研发平台8家、高新技术企业10家。全面落实“人才金政37条”,创新柔性引才机制,推进“淄川籍人才归雁计划”,强化区域人才竞争优势。
三是持之以恒“优环境”。实行裁弯取直、流程再造,深化“一窗受理·一链办理”改革。深入推进工业投资项目“1+N”审批制度改革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,全面提高审批效率。深化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,推广智能审批、自助办事,完善区镇村三级政务服务体系。务实运行好企业110和政策兑现落实平台,真正将其打造成企业的“护身符”、党委政府和企业的“连心桥”。落实领导干部联系服务重点企业制度,大力营造重商、亲商、富商、安商的浓厚氛围。